设计思维百词斩002
镜像神经元 / Mirror Neuron

「以爱为因,知行合一」 共情是三种渐进的能力:设身处地、感同身受、洞见问题。

镜像神经元(Mirror Neuron)是我们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的主要生理资源之一。它配合其他脑结构,为我们提供了两大作用:使我们能通过模仿他人进行学习;使我们能与他人共情,理解他人的行为、意图和情感,并进行多层面的交流。

 

【释义】

 

上一期的“具身认知”(文章链接见文末)说道,我们的身体会通过情绪和感觉进行认知。这种能力的生理机制,就是镜像神经元(Mirror Neuron)。

 

1988年,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贾科莫·里佐拉蒂(GiacomoRizzolatti)博士和他的团队意外发现了一类特殊的细胞。当时,神经科学家们正在实验:恒河猴在抓握东西时,相关的神经元会发生怎样的反应。

 

实验结束时,该团队记录了大脑F5区(与人类大脑的布洛卡区,即言语表达中枢大致对应)184个神经元的数据,其中有12个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:在猴子自己用手抓握和观察到别人相同的动作时,这些细胞都会产生同样的强烈反应。

 

里佐拉蒂博士的实验

 

1996年,里佐拉蒂团队在《大脑》杂志发表论文进行总结,创造了“镜像神经元”这个术语,来指代这12个特殊的细胞。论文中还提供了3项证据,推断人类也拥有镜像系统。2009年,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团队报告了一个研究,首次直接证明人类具有镜像神经元。

 

【应用】

 

镜像神经元辅助人类(区别于其他动物)的认知机制,使我们拥有了强悍的模仿能力。因为模仿,我们才能拥有比类人猿更高的智力,并发展出创造力和思维能力。

 

模仿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:通过观察来学习、进行文化传递和共情。

 

“通过观察来学习”:通过观察专家(已经解决问题的人)的示范,来得到新知。这种学习已经被我们制度化了:就是学校、培训、实习和学徒制等。

 

“文化传递”:通过观察学习,将我们的文化和技术代代积累下来。

 

“共情”:设计思维的底层原理就是“共情”。凯元老师认为,“共情”是三种渐进的能力:

 

第一步 设身处地:区分与辨认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;

 

第二步 感同身受:我们能够感受他人的情绪和情感;

 

第三步 洞见问题:假设对方观点和角色的能力。 

 

共情

 

设计思维一阶课中,“矿石访谈”这一环节总是能够极大地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。“矿石访谈”通过提出不带判断和预设的问题,引领受访者回忆、沉浸、描述自己的故事。

 

矿石访谈

 

这种模式非常容易营造高质量的共情氛围,能让我们在倾听中生发好奇,容易流淌出好的想法。

 

通过共情,我们能从受访者身上觉察情绪变化时正在经历的瞬间,收集这些瞬间被凯元老师称之为“采矿”。这些“矿石”能有效帮助我们发现事情的本质,产出高明的洞见,而且彼此之间达到秒懂与协同。

 

学员之间进行矿石访谈

 

因为镜像神经元,模仿能力成了我们生来就会的能力。所以,不要再说自己没有办法设身处地了,其实缺乏的,仅仅是足够多的训练而已。

 

凯元老师在第六期无缝蛋“共情”中,将共情分为了5个场景:自我共情、人际共情、群体共情、产品共情、AI共情。其中,自我共情是一切的基础,我们可以从这7个习惯出发:

 

1.专注、冥想、运动;

 

2.复盘自己的行为、语言、关系;关注事实;

 

3.分析自己印象深刻的经历;

 

4.积累情绪词汇库(Pain& Passion);

 

5.觉察自己的应激反应;

 

6.核心信念的每日三问;

 

7.描绘自己的内心角色画像,触达本我。

 

(具体操作详见详见文末链接:《关于共情,我们必须懂得的事|凯元老师讲座笔记》。)

 

“以爱为因,知行合一。”共情需要我们为他人释放善意和鼓励,那我们何不也这样对待自己呢?让自我共情变成每日修行,当我们能自我觉察时,才能觉察他人。先真诚对自己,才能真诚对他人。

 

参考文献:

 

[1](美)格雷戈里·希科克. “心视界”系列 神秘的镜像神经元. 杭州:浙江人民出版社, 2016.12.

 

[2](意)贾科莫·里佐拉蒂,(意)安东尼奥·尼奥利著;孙阳雨译. 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.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 2018.07.

 

[3]李自臻. 镜像神经元与共情能力的具身基础[D].吉林大学,2011.

 

[4]罗晓婷. 镜像神经元及其社会认知意义[D].浙江大学,2007.